有位著名的学者早就预言,21世纪人类将攻克近视。在这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似乎听到了这一预言将要实现的前奏。
自60年代初,隐形眼镜进入实际应用以来,人们就发现它能改变近视眼的角膜曲率,从而想到了用它来治疗近视。在欧美,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这便是最早的角膜矫形。30多年来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做着这方面的工作。1997年美国航天总署与休斯顿大学眼科视学学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加州大学柏克莱眼科视学学院及太平洋大学眼科视学学院共同完成了这项划时代的研究,真正将角膜矫形用于临床。
角膜矫形治疗近视的方法,也称为OK(Orthokeratology)疗法,是一种利用高透氧RGP隐形镜片,根据每个人的角膜屈光情况,单独设计出的一种隐形眼镜。通过夜间配戴的方式对近视进行治疗。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2周)使-5.00D(俗称500度)以下的近视恢复自然视力,再经过3个月左右的治疗便可基本稳定,以后只需每月作1—2天的短暂维持治疗。其有效率接近100%,95%的患者可达到摘掉眼镜的目的。
角膜,是一个中央厚度仅有0.5mm的透明“镜片”。近年来为了使近视眼摘掉眼镜,许多学者在这个小小的“镜片”上作了不少文章。从放射状角膜切开到角膜植片、角膜屈光成形、准分子角膜切削、准分子角膜原位磨镶等等,无一不是创伤性的治疗。尽管能使许多人获得良好的视力,但也出现了一些惨痛的教训,人们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角膜表面曲率半径变化0.5mm对眼屈光力的改变可达3.00D。使角膜顶点完全变平,将改变44.00D(俗称4400度)的屈光力。那么对角膜中央4-6mm光学区进行矫形,仅需微小的形状改变,便可收到理想的效果。以前的研究及尝试都希望将整个角膜的曲率改变为所需要的状态,经多年努力均未取得显著的进展。主要问题是疗程太长,矫正范围受限,由于镜片缺乏透氧性,只能用于白天配戴,而白天眼球运动频繁,镜片的活动幅度较大,不可能对角膜实现准确的定位矫正。美国航天总署及四所大学的专家们,利用航天技术,使这种镜片的透氧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完全适合于夜间睡眠时配戴,从而给睡眠时的治疗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专家们还发现,对角膜光学区作小范围矫正,要比矫正整个角膜曲率来得容易,并且保持效果要好得多,且成像效果不受影响。
角膜矫形镜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患者获得良好的自然视力,再经过短时间维持治疗,可使获得的视力保持下去。这种治疗方法,不仅有助于近视眼视力的提高,且能够对近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然而,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会是万能的,角膜矫形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在人眼的屈光系统中,角膜尽管占有2/3以上的屈光力,但不能完全决定眼的屈光状态。有些近视一旦眼轴拉长,可能继续发展。对于这样的近视,角膜矫形的方法只解决当前的问题,不可能起到限制发展的作用。另外有一些散光不是角膜的原因所致,可能是由于水晶体的位置偏斜或表面张力改变等原因引起。这种情况更不可能用角膜矫形的方法来解决。因此,运用这一方法治疗,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